自從生物識別技術進入家居領域,智能門鎖始終是熱門的應用場景。 ??在目前的智能門鎖市場格局中,指紋鎖占據大半的市場份額,另外還有密碼、遙控、NFC刷卡、人臉識別等方案。真正做到讓用戶體驗良好的,就是指紋和人臉識別方案。
自從生物識別技術進入家居領域,智能門鎖始終是熱門的應用場景。
在目前的智能門鎖市場格局中,指紋鎖占據大半的市場份額,另外還有密碼、遙控、NFC刷卡、人臉識別等方案。真正做到讓用戶體驗良好的,就是指紋和人臉識別方案。
1、 安全性隱憂
安全和隱私緊緊相連,消費者在選擇掏錢買單的時候一定會重點考慮這個因素,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政府主管機關也在不斷咨詢行業意見,出臺法規來規范生物識別產品的使用場景和安全要求。
2、 市場痛點
智能門鎖領域導入人臉識別是近一年才開始出現的趨勢,在打卡門禁、通道閘機上的廣泛使用讓消費者對人臉識別本身不再陌生,但智能門鎖有幾個不太一樣的場景需求,讓人臉識別技術的導入變得更加復雜:
(1) 功耗問題:根據行業規范和國家標準,電池供電是必不可少的,不能采用外接電源的方式為門鎖供電,這個與門禁、閘機產品的顯著不同,制約了很多技術的采用,比如顯示屏由于功耗過高的緣故,就無法輕松地集成到門鎖上。同樣,人臉識別產品本身也需要比較大的功耗來支持,如何保證使用體驗,同時長期待機不用換電池,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2)成本問題:智能門鎖還屬于消費電子領域,市場體量巨大,競爭對手眾多,廠商對成本要求也比較高,快速的迭代、下行的成本都對各級供應商提出更高的要求。
(3)安全問題:門禁和閘機系統,屬于公共領域,如寫字樓、高鐵站、海關等,安保措施、攝像頭監控等各種技術手段比較完善,技術上破解和攻擊的手段相對很難實施。但家用的智能門鎖,屬于個人隱私范圍,如果被破解和攻擊的門檻比較低,則難以防范又會帶來比較明顯的損失,后果嚴重。足夠的安全門檻是產品必須承諾給消費者的重要保證,這也是目前智能鎖領域普遍不再使用普通攝像頭進行身份識別的原因。
熱門文章
推薦文章